中国的老牌香烟,虽然只有几毛却很受欢迎,现在还有吗?
中国老牌香烟仅售几毛,备受欢迎,现在还有吗?
提起香烟,你是否见过这些品牌呢?
上世纪,香烟被视为一种奢侈品,一盒只需几毛几分。尽管最初是从南美洲由印第安人咀嚼植物而发现的,经过时代进步和发展,本土品牌逐渐兴起并受到大众喜爱。
可以说,当时的香烟品牌可称为“百花齐放”。那么,香烟又是如何在中国逐渐风靡的呢?
这种植物的驱蚊效果被发现后,便在印第安人中被视作灾难的消除者,因此它的用途非常广泛。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种植物被带到了欧洲,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狂热追捧,被称为“烟草热”。
而烟草最早在中国的明朝被葡萄牙人引入。
在清朝时期,“吸烟”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休闲放松方式。通过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吸烟的场景,他们有的手持烟杆,将干烟切丝,需要时点燃;还有一种被称为“鼻烟”的,将烟叶和香料研磨成粉末以闻其味道,这种吸烟方式通常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然而,烟杆和烟壶在某些场合携带不便,因此“卷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意外的发明。
据传,当年埃及士兵烟瘾犯了,却手头无烟具可用,于是灵机一动,用薄纸卷起烟草点燃。他们惊奇地发现,这样的方法更便捷,且吸起来另有新奇的感觉。
于是,卷烟的方式渐渐流行起来,欧洲商人看准商机,制造了卷烟机,并将其命名为“香烟”进行销售。美国商人菲利克首先将香烟引入中国,虽然以零售形式,但也于1897年在上海引发了一股风潮。
在那个没有自主香烟品牌的年代,中国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商机。天津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中美合资烟草公司——北洋烟草公司的所在地。
中国的烟草市场像一块诱人的“香饽饽”,吸引了很多西方列强,甚至有人开始寻求在中国的土地上种植烟草。但是,中国人怎么可能容忍这种行为的持续发展呢?
1900年,台湾省开始了烤烟种植的尝试,同时,日本华侨在港创办了南洋烟草公司。中国烟民们开始通过“中国人吸中国烟”的口号,购买本土生产的烟,从而第一次击败了外国烟品。
“双喜”品牌更是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快速击败了英美品牌“三炮台”等,成功从外国商手中夺回了市场主动权。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香烟品牌开始多样化,这也是老一辈人怀念的老香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原因。
原先,烟草工厂规模不大,机器也不先进,如卷烟丝多由手工完成,因此其包装粗糙,保质期短暂。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对烟草行业加大了投入,才出现了诸如“公私合营”、“国营”、“地方国营”等商标。
我们的卷烟设备,经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得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卷烟生产线的出现,实现了初步的包装和生产自动化。
那时候,国家兴旺、民族复兴是人民的主要目标,这种美好的愿望在香烟上也得到了体现。例如,“解放”、“祖国”等香烟,还有至今仍很流行的“中华”香烟,都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
在包装印刷方面,当时的香烟外壳多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结合斧头、镰刀、拖拉机、麦穗等元素。尽管品牌众多,但包装的色彩和图案相对单一。
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商标图案变得丰富多彩,吸引了更多目光。当时大部分制造商的生产理念是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烟,甚至抽到高质量的烟。
因此,几分钱或几毛钱的香烟比比皆是。我国本土香烟之所以能够持续崛起,体系不断完善,正是源于始终如一的初心。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中华烟草公司,天安门城楼、深红色的底色、五颗五角星和相接的金水桥构成了商标,而品牌就叫做“中华”。
上市后,中华香烟凭借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后来,它被公认为中国的第一香烟品牌,被亲切地称为“国烟”。
甚至在领导人招待五大洲的贵宾时,他们选择的也是中华烟。
尽管时光流转,中华香烟始终是中国香烟的杰出代表,深受广大烟民的钟爱。在50年代,除了中华香烟,"熊猫"牌香烟也受到了领导人的喜爱。
这款香烟由上海卷烟厂生产,全部采用国产原料,品质上乘。然而,这款香烟在市场上流通较少,主要供应给国家领导。
在一段时间内,红塔山香烟的风头甚至超过了中华香烟。
红塔山,一种源于云南玉溪卷烟厂的优质香烟。该厂坐落在元代名塔“红塔山”脚下,因此,红塔山的主要原料便是产自玉溪的独特烟草叶片。
此外,红塔山的包装也历经多次创新。起初,红塔山仅有软包版本,但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观察,厂家发现软包并不便于烟民携带,因此,他们加入了硬壳纸元素。
这一变革大大提高了红塔山的便利性,深受烟民好评。
"荷花"香烟是50年代末在河北石家庄推出的一款中端定位的香烟,其独特的醇厚香味和亲民的价格吸引了大众的注意。
尽管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乱和搬迁,但"荷花"香烟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广泛的市场接受度,至今仍活跃在大众的视线内。
这充分证明了优质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是吸引消费者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
这款产品曾一度因价格亲民而热销,但后来因各种原因停产。然而,20年后,河北中烟决定将其重新生产,因此现在市面上仍能看到。
其卓越的品质也使它在公众视野中活跃至今,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产品。湖南卷烟厂在1975年推出了这款名为"白沙"的烟。
源自长沙白井的这款香烟,因其在当地居民中寓意吉祥,而得名。它曾连续六年蝉联全国销量冠军,长期稳居国产香烟市场前三甲。
类似的品牌在各自的区域内也有不俗的表现,如杭州卷烟厂在东南地区推出的"利群",虽然未在全国范围内风靡,但在浙江和东南地区却家喻户晓。
有些香烟品牌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我们至今还能见到;但也有部分香烟,曾经存在,却因为某些原因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大生产"香烟应运而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将原本的"生产"改为"大生产",在50-60年代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这款香烟在一段时间内风靡东三省,价格亲民,但由于竞争力不强,厂家被合并,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在50年代,由于时代的需求,市面上出现的香烟大多与国防有关,如国防牌、海军牌、空军牌等,价格低廉,仅售几毛钱。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各地纷纷推出了丰富多样的香烟品牌,如青岛的"青岛",开封的"麒麟",玉溪的"红梅",以及安阳的"金猴"等。
品牌众多,名字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许多品牌的香烟甚至没有过滤嘴,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它们的没落只是时间问题。
到了90年代,香烟的质量和工艺得到了显著提升,一些品牌也因此迅速崛起。例如,"南京"和"黄鹤楼"等品牌,现在已成为许多烟民的首选。
烟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稳定,让大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喜欢的香烟品牌。然而,有的品牌依然坚守市场,有的品牌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也反映了民族企业曲折的发展历程。
虽然香烟有着各种各样的品牌,但每包香烟上都印着醒目的提示:“吸烟有害健康”。这不仅是对广大烟民的忠告,也是提醒我们要对健康负责。
许多香烟品牌已经成为历史,但有些老品牌却勾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深刻记忆。
评论列表